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文档 工具 设计
查看: 27|回复: 0

关于读书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1459

回帖

3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教育辅助界扛把子

附加身份标识
精华
1
热心
10
听众
1
威望
7
贡献
16228
违规
0
书币
54887
注册时间
2020-4-8

论坛元老灌水之王

发表于 2025-5-3 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个人原创,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昨天读书日,看了一下数据,平均不到10本,我不知道具体调查样本范围和统计方法,以自己观察,这个数字高了。读书数量分布很极端,喜欢读的,少说也有三四十本,不喜欢读的,一本也不会翻。
阅读这事,感觉有关键期,青少年时代能有阅读习惯,通常都能保持,我朋友里面喜欢读书的,真就是打小就好读。量和质的巅峰期,高中到大学是普遍的高峰。阅读能力没法速成,这个时期不能适应,习惯,指望以后养成不太容易。
阅读速度,全是量中训练出来的,文本是单位时间内信息密度极高的方式,视觉理解传输也高于听觉,一分钟400语速就上压力了,阅读600也能一字不跳,如果速读,针对性捕获信息比音频,视频便捷太多太多。
还有一点,纸质书,有一个触觉,踏实感很强。很啃大部头的,注意力比不读书的无论聚焦还是持续,明显更好。尤其复杂长句,能抓住核心。理解能力自然也水涨船高。
阅读和写作能力,整体是下滑的,习惯了简单,正常的难度也变成了复杂,越这样,就越不想读书,这种方式驾驭的不自如,有替代品,简化的,也就不喜欢阅读了。现在千字就号称深度长文了,这个数字量,无法承载这种深度。伪深度而已。
读书类节目,火,恰恰反应了人不喜欢读书,听15分钟就相当于读了一本书精华,就不愿意花几个小时自己读一遍,看起来是追求效率,细节,逻辑,整体不可避免会压缩失真。
一直用这种浓缩方式喂养大脑,会出现语言乏味,精准,丰富性丧失。表情包,梗,666,逐渐都会变形。现在发个呵呵,哈哈,都不太确定是开心,是认可,是敷衍,或者阴阳。人的真实情感,都被打包隐藏了。近义词,不是闲着没事硬造出来的,有差别,类似的都撮堆用一个表示,文字的活力就锐减了。
信息多了,出版物多了,形式丰富了,相应的能力却退化了,人用软件,逐渐变成软件,工具用人。介质本身就有倾向,短视频,15秒就要有高潮,有结论,喜欢后确实没法读15分钟,才知道怎么回事。有些人还会认为,文字太啰嗦,直接说结论啊,搞笑幽默一点啊,别平平无奇。思考能力,耐心,都被逐渐驯化剥蚀了。
平均读书时间24分钟,平均刷视频156分钟,调换一下,读书156分钟,刷视频24分钟,如果能同时接触到这两个群体,会有明显的感受差别。书籍也有简略化的倾向,可能也在迎合阅读消化,思考承受。一些畅销书,像口水书。
我自己的一些感受,比如说读一些书,找个时间交流一下,结果发现,好多读不下去,读不懂。碰撞时也不像交流,更像听一个人吹牛逼。共同讨论的基石都不共通,交流很难碰撞出高质量火花。16-17我参加过很多读书群,自己也组织过读书群,最后无一例外,要么陷入沉默,要么交流总是偏离方向,吹捧,鼓励,没法说不能点赞,表扬,太不近人情,可是交流逐渐变成人情世故,这也是群体的变数之一。不一定会更好。所谓的一群人更久,显然更像一个口号和营销。再大的群体,还是会有细分,有些东西,比如读书,更适合私人化。
信息的准确和严谨,几乎都是文字为主,严肃严谨的东西,通常也是文字为载体。刚开始参加工作时,吃过这方面的大亏,依照口头指示,结果自己背了黑锅。后来涉及到任务,安排,都倾向文字说明。


读书,除了通用的增长见闻,我以为更珍贵的是,能学会思辨,张三这样写,李四这么说,究竟如何。这样就能跳出读书的迷信,不会是死读书。自己要去对比,甚至鉴定真假,就从数据接受,自然引渡到,分析整理,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,能站得住脚步,有理有据。

短文字,碎片文字,常常会省略,规避过程,或者片面支撑,一味沉浸,很大可能性,越来越偏执,反而自认为很客观,很理性。最差的情况,变成书呆子,呆子这个问题,不是读书少,是读的太单一,不思考。想成为呆子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呆子开窍,是能瞬间豁然开朗的。
最后一点,很多论文,专业书籍,不会成为畅销书,被推到大众眼前,也不会成为媒体的宠儿,它有价值,但是没有“媒体”价值。很多专业教材,除了专业学生学习,研究,外人根本不读,读不懂,读的很累。反而稀释的不能再稀释的,更有人缘。比如我们以前必读曼昆经济学原理,国富论,萨缪尔森经济学,必读的,大众更熟悉的,大概是《货币战争》这类书。
我的一点偏见,如果想很流行,就别太专业。越专业受众面越小,可是自己想真专业,就要去读真正专业的东西。书籍,出高质量的概率还是大于音频节目,视频节目。
书籍本身就是高度的总结,概括,预测。隔个三年五年,就落伍了,是垃圾书的特征。经典的,纲领性的,深邃又睿智的,是拥有长久的生命力的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读经典,读通俗和专业兼容度很好的书,去读根源性的,前瞻性的书。
读书理想的境界,大概就是能察于未萌,可以一叶知秋,能安顿好自己的身心。该经历的酸甜苦辣,一样不少,不会那么慌乱了,有一种,哪怕现在还是黑夜,12小时后,太阳还会升起的笃定。也有现在繁花簇锦,终有一落的淡然。
我不太认同,读书一定有物质的回报,真奔着这个目标走,更长时间的持续性会有损伤。往往是读后,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会用到,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略知一二。乃至从没想着要去用。一个个散乱的点,更大视角回望时,才发现交错编制成了网络。我的观察,喜欢读书的,也许开始有所要求,慢慢品尝到趣味,反而形成,读书本身就很好玩,不给他回报,利益,也愿意读下去。从每天要读多少字,多长时间,变成要控制一下,别太沉迷。有些工作狂,真是主动加班,已经从可以得到加班费,绩效,转化成要把这个项目,任务做的很漂亮。压力大,也痛苦,更多是痛快。多少有些自我满足,自我骄傲的成分在。
读书好玩吗?我感觉很好玩。吃东西也好玩,看美女也好玩,不自觉对比,还是会有偏好。找不到心甘情愿,乐在其中的点,许诺再多,读书始终是个工具,考证的,考完可能就再也不看了,重点精力在考试大纲上,当趣味的,超纲的也照单全收。我是读书受益者,会大力宣扬大家都要读书吗?不会,反而认为,别人没干涉自己读书爱好,自己也没必要把个人爱好强加在别人头上。
目前我仍然坚定认为,读书终究是悦己的事,得一善言,附于其身是要务,去悦人,顺其自然的流露。这个原理你知道吗,那个知识点懂吗?这样的读书人,远比不读书的更让人厌恶。
Great works are not done by strength, but by persistence! 历尽艰辛的飞升者,成了围剿孙悟空的十万天兵之一。
相信我 学习就是不断的重复 不需要什么技巧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


免责声明:
本站所发布的第三方软件及资源(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/图片/音频/视频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如果您喜欢某程序或某个资源,请支持正版软件及版权方利益,注册或购买,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。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。

Mail To: admin@cdsy.xyz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城东书院 ( 湘ICP备19021508号-1|湘公网安备 43102202000103号 )

GMT+8, 2025-5-11 00:52 , Processed in 0.036680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CDSY.XYZ

Copyright © 2019-2023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